电解电容器的检测方法 1)测量电解电容器的漏电电阻 依照上述介绍的量程选择方法,选择万用表的合适量程,将红表笔接电解电容的负极,黑表笔接电解电容的正极,此时,表针向R为零的方向摆动,摆到一定幅度后,又反向向元穷大方向摆动,直到某一位置停下,此时指针所指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器的正向漏电电阻,正向漏电电阻越大,说明电容器的性能越好,漏电流也越小。将万用表的红、黑表笔对调(红表笔接证较,黑表笔接负极),再进行测量,此时指针所指的阻值为电容器的反向漏电电阻,此值应比正向漏电电阻小些。如测得的两漏电电阻值很小(几百千欧以下),则表明电解电容器的性能不良,不能使用。 2)电解电容器正、负电极的判别 电解电容器的正、负电极的判别方法主要是根据上列所述测量漏电电阻的方法。用万用表的欧姆挡,根据电解电容器的容量选好合适的量程,用两表笔接电容器的两引脚测其漏电电阻,并记下这个阻值的大小,然后将两表笔对调再测一次漏电电阻值,将两次测量的漏电电阻值对比,漏电电阻值小的一次,黑表笔所接触的是电解电容器的负极。 用万用表对电容器进行检测时应注意以下三点: ①不论对电容器进行漏电电阻的测量,还是短路、断路的测量,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手不能同时碰触两根引线。 ②由于电容器在测量过程中要有充、放电的过程,故当**次测量后,必须要先放电(用万用表表笔将电容器两引线短路一下即可),然后才可进行*二次测量。 ③对在路电容器进行检测时,必须弄清所在电路的其他元器件是否影响测量结果,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不采用在路测量。 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,在电路中用于调谐、滤波、耦合、旁路、能量转换和延时。电容器通常叫做电容。按其结构可分为固定电容器、半可变电容器、可变电容器三种。 铝电解电容器 它是由铝圆筒做负极,里面装有液体电解质,插入一片弯曲的铝带做正极制成。还需要经过直流电压处理,使正极片上形成一层氧化膜做介质。它的特点是容量大,但是漏电大,误差大,稳定性差,常用作交流旁路和滤波,在要求不高时也用于信号耦合。铝电解电容器有正、负极之分,使用时不能接反。有正负极性,使用的时候,正负极不要接反。 主要性能指标 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: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,常用的单位是F、uF、pF。电容器上标有的电容数是电容器的标称容量。电容器的标称容量和它的实际容量会有误差。一般,电容器上都直接写出其容量,也有用数字来标志容量的,通常在容量小于10000pF的时候,用pF做单位,大于10000pF的时候,用uF做单位。为了简便起见,大于100pF而小于1uF的电容常常不注单位。没有小数点的,它的单位是pF,有小数点的,它的单位是uF。如有的电容上标有“332”(3300pF)三位有效数字,左起两位给出电容量的**、二位数字,而*三位数字则表示在后加0的个数,单位是pF。 额定工作电压: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,电容器长期可靠地工作,它能承受的较大直流电压,就 是电容的耐压,也叫做电容的直流工作电压。如果在交流电路中,要注意所加的交流电压较大值不能**过电容的直流工作电压值。常用的固定电容工作电压有6.3V、10V、16V、25V、50V、63V、100V、200V、250V、400V、450V、500V、630V、1000V。 绝缘电阻:由于电容两较之间的介质不是**的绝缘体,它的电阻不是无限大,而是一个有限的数值,一般在1000兆欧以上,电容两较之间的电阻叫做绝缘电阻,或者叫做漏电电阻,大小是额定工作电压下的直流电压与通过电容的漏电流的比值。漏电电阻越小,漏电越严重。电容漏电会引起能量损耗,这种损耗不仅影响电容的寿命,而且会影响电路的工作。因此,漏电电阻越大越好。 介质损耗:铝电解电容在电场作用下消耗的能量,通常用损耗功率和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之比,即损耗角的正切值表示。损耗角越大,铝电解电容器的损耗越大,损耗角大的电容不适于高频情况下工作。